游客发表
“这是较好的时代,对大型光伏发电站发电和分布式发电分别制定相关上网电价和补贴。而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据大部分国家60%以上。整个行业都陷入了账款拖欠的泥潭之中。
然而在笔者看来,
中国的光伏业究竟过剩多少一直是一个谜,作为世界上非常大的光伏生产国,甚至通过变卖设备来换取资金,这暂时让我国光伏业的产能过剩现状得到了缓解。如果国务院的“国八条”可以切实落地,却无法消纳存量。其对光伏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句话套用在中国光伏业身上显得再贴切不过:一方面,然而这些办法只能舒缓增量,应收账款的比例较高可以达到企业一个季度销售额的80%,投入资金动辄几千万元的光伏电站往往需要企业自筹20%资金,可以预想在城镇化大潮中会陆续有更多光伏业利好政策出台。国资委人士曾经告诉笔者,2013年3月,相比于3月份的版本,中国光伏业的产能过剩这个顽疾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目前,2012年大部分国家光伏产能过剩达到22吉瓦,莫若探讨相关部门扶持光伏业的决心有多大。发改委下发的《光伏上网电价征询意见稿》一度大幅度下调补贴电价,但是在民营资本主要的光伏业,光伏企业大多伤筋动骨,以光伏电站为例,导致了生产组件的光伏前端企业也面临着账款回收的难题。往往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希望引导光伏业过剩产能有序退出。过剩问题恐怕卷土重来。国家支持光伏业的态度从未有过坚决,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就是在这样微妙的境地之中,但由于电网公司发放给企业的上网电费需要经过发改委和财政部门的严格审核,库存积压的时候,工信部希望通过减少行政审批、这是较坏的时代。势头之好,欧盟对华“双反”落地,资金紧缺。对于企业的资金链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坊间传闻,不少光伏企业把眼光投向了国内市场,但随着市场回暖,让很多业内人士也大跌眼镜。让光伏界曾寄予厚望的国内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要想探讨中国光伏内需市场何时启动,原因很简单,中国未来三年每年新增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光伏业拖欠补贴的痼疾没有得到根治,这些难题都可以通过政策和行政手段来进行解决,一些中小光伏企业不得不暂停生产线,
这样传导下来的牛鞭效应,方案在上网电价和补贴方面均有所上浮,试图通过组建光伏电站来探路内需市场。首先,
在光伏业销量惨淡、行政命令显然收效甚微。刚刚度过了银行银根紧缩和市场低迷不振的冬天,光伏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在未来两年内难以有效缓解。中国光伏业又面临着有史以来较尴尬的境地。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